日期:2023/07/02 09:21作者:佚名人气:
“我儿子考100分,我奖励他100元,自从实施奖励政策,上二年级的儿子学习积极性明显强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小学生家庭奖罚表,效果很好。”
这位妈妈还让大家也试试这个方法,保证用过都说好。当然,有了金钱的鼓励,孩子会更有动力花费精力学习。短期内效果肯定会很不错,但时间长了呢?孩子就会产生“为钱而学”的心理,学习成了一种“商业交易”。考试考了100分,孩子不会为考满分高兴,而是为获得的100元钱高兴。这个孩子奖励100,那个孩子奖励限量玩具,那个孩子奖励高档旅游......久而久之,好好的画风怕是要被带歪了。奖励不是交易,这个度家长们拿捏的好吗?
02
小心爱的奖励变质
物质或金钱方面的奖赏只能短时间内在孩子身上收到成效。从长远来看过于频繁地使用奖励,很容易转移孩子的目标。若他们只专注于相关的物质奖励或金钱奖励,很容易陷入“德西效应”。
什么是“德西效应”?
“所谓德西效应,源自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的一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个人在进行某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就会减少该项活动对他们的内在吸引力。”
而且,它还存在着一定副作用。
一、兴趣不持久
在生活、学习中,培养个人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仅靠物质的刺激远远不够。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由物质刺激所激发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淡薄的,也是短暂的。
二、思想不集中
有的孩子整天琢磨如果考好了或者表现好,爸妈会奖励我什么玩具,上课也想,下课也想,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学习上,脑子已经容不得其他事情了。
三、心理不平衡
因为奖励机制,孩子们间多少会带有一些攀比,比如我考好了给100元、她考好了是限量玩具、他考好了则是国内游等等。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关于“奖励”也肯定不一样,这样孩子们就会严重的心里不平衡,凭什么我考100分只有100元,而他考90分就能去旅游。久而久之,在孩子与家长间刮起攀比之风。
四、食言导致失望
有的家长是随口与孩子许下承诺,但真当孩子完成目标后,家长却食言了。她们可能没有在意自己说的话,又有可能是忘了、或者不相信孩子会完成目标等等,总之,说出去的诺言无法兑现,孩子再提就会以“你学习是为了我吗”等话搪塞,结果孩子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五、过于注重物质
如果频繁使用物质奖励会导致孩子把学习或做家务看成是带有物质所得的一种活动,孩子会过于看重物质的获取。学习、做事都带上了物质索取的色彩,成为有偿活动而不是自发行为。最终会影响其正确人生观的确立。
所以奖励这个度一旦拿捏不好就容易变质。到时候家长跟着挠头,孩子也会一不小心掉进“钱眼”里。
03
奖罚分明,奖罚有道
说来说去,到底要不要用物质or金钱来奖励孩子呢?你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按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先拿做家务来说,比如以下情况无需过分奖励:
一、属于孩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家务,不能用钱奖励
(1)收拾自己的玩具和文具;
(2)收拾自己的小铺床;
(3)把自己的脏衣服整理进脏衣篮;
(4)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
(5)处理掉自己制造出的垃圾;
(6)准备第二天上学的书包。
这些都是孩子本应该自己做,家长无需插手更无需因此给予奖励。但如果是年幼的孩子第一次尝试做这些的话,家长可以给予表扬。
二、属于家庭职责范围内的家务,不能用钱奖励
(1)帮助大人收拾饭桌;
(2)晾晒家里的衣服;
(3)扫地、擦地;
(4)清理垃圾,倒垃圾;
(5)帮忙安装某样小零件。
这些是家庭职责范围内的,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该主动和家长一起做。不能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换句话说,学习也是一样的。学习本身是孩子的一项分内之事。好好写作业,回家好好复习这都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实在不应该被明码标价。总是谈钱不但伤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是伤了孩子的上进心。奖肯定要奖,但奖罚分明,奖罚有道才是关键。我们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一、金钱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家长们可以先选择多以精神奖励为主小学生家庭奖罚表,赞扬有时候往往更让孩子舒心。但,如果孩子这次进步确实突出,我们可以精神+金钱一起奖励,为的是肯定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再接再厉。
二、奖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奖励标准应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及孩子的进步幅度等方面考虑,不能不切实际地奖励孩子,比如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满足孩子经常为其买价格昂贵的名牌衣服等作为奖品。其实这种做法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可能让孩子变得骄纵,与奖励的初衷违和。
三、奖励一定说到做到
对孩子实施奖励的时候,家长应说到做到,这样才更具备说服力,很容易实现预期目的。若家长食言,孩子就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即使下次有真正的奖励对孩子来说,也起不到作用。因此家长在奖励孩子的时候,最好一诺千金。
四、引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当你决定用金钱奖励孩子时,那请你一定附带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比如,可以给孩子开一个专门的账户,将钱存进去,一是让孩子接触一些理财知识,二是让他们有一个金钱计划。未来当想买某一样东西时,他便会知道这笔钱是如何来的,我是如何存起来并且使用的。
关于奖励没有绝对之说。不给有不给的道理,给要有给的理由。但决不能一刀切,主要看父母怎么引导。物质使人快乐,也能使人沉沦。归根结底,还是看你自己的内心如何看待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