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9 16:16作者:佚名人气:
科学幻想绘本浸润童心
试谈“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的动人之处
儒勒·凡尔纳——这个名字,我想,但凡是对科幻文学感兴趣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而这位伟大的法国冒险小说作家也无愧于他“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美称,其一生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科幻小说展开的,从35岁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之后,便埋首于此,并笔耕不辍,以异常勤奋热忱的态度于一生之中共创造了80部之多的科幻小说。并且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仍旧是一代又一代读者心中的经典、瑰宝。
那么凡尔纳的作品究竟为什么动人?这个问题儿童故事绘本图片素材,许多文学评论家、文艺创作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分析。譬如列夫·托尔斯泰就曾赞叹说“凡尔纳的长篇小说妙极啦,我读的时候已经是成年人,但它们仍然使我赞叹不已。在构思发人深省、情节引人入胜方面,他是了不起的大师。”当然凡尔纳的小说的迷人之处远不止如此,这里不再赘述,毕竟要想了解一本书好在哪里,没有比亲自去读一读这本书来的感受更深了。
也正因凡尔纳作品的迷人,时至今日,它依旧是经典中的经典,备受人推崇。也恰因其动人心魄的魅力,根据凡尔纳的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话剧、绘本等等也是数不胜数,《地心游记》、《环游地球八十天》、《海底两万里》等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改编创作更是异常丰富。
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将凡尔纳的作品改编成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改编这种经典作品所要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也是极大的——要保留凡尔纳作品中的迷人色彩又要适合儿童阅读、益于儿童的成长等等,其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极大的。但是令人庆幸的是,还是有很多出版工作者、绘本创作者是愿意耗费心力去做这样一件事的,更令人可喜的是,现在也确实出现了一套优秀的“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这套绘本究竟妙在何处?今天笔者就试着将自己读后的感想与思考分享给大家,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绘本启迪心智,经典助人成长
在“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丛书”精选了五本绘本作品,分别是《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征服者罗比尔》,都是凡尔纳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仔细想来,这几本绘本的选择也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之中,无数人都曾好奇以及畏惧自然神秘的力量,尤其是在童年时期,我们往往会天马行空地想象,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嫦娥?失落的亚特兰蒂斯是不是真的存在于海洋深处?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真的只有熔岩吗?对于儿童而言,美妙的想象世界并不比科学真相逊色,而科学上的许多发现和进步也有很多起源于人类的猜想,没有幻想就没有人类的进步。许多心理学的研究也早已证明,想象在人的工作、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反复的实践证明,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是在童年,在合适环境的鼓励下,孩子在4-7岁是富有想象力的。而凡尔纳的作品中,恰恰充满了这些神奇迷人的想象,这与儿童的心灵是极为契合的。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凡尔纳的作品的文字量很大,对于年龄较低的儿童而言,未经系统的学习就阅读这样的作品是存在困难的。在此情形之下,绘本恰因其自身的所具有的延展性、粘合性,成为了链接其经典科学幻想小说与童心之间的桥梁。所谓绘本的延展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尤其是识字量还不足的时候,通过阅读优秀的绘本可以在审美情趣、道德修养、语言艺术等多方面滋养儿童,而这种滋养会帮助儿童进一步打开阅读世界的大门,由阅读绘本走向其他文学体裁的阅读,随着儿童的成长和多样化的阅读,由阅读绘本所萌发出的阅读的兴趣、能力等等会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换言之,阅读绘本成为儿童整个阅读之旅以及成长发展的基石。
至于粘合性,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绘本粘连其儿童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因为绘本本身是非常综合的阅读素材,具有丰富的“营养”,譬如阅读这些通过科幻作品改编成的作品就很有可能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滋生与萌发,即成为了科幻文学作品与童心之间的桥梁。而这道“科幻作品绘本化”的桥梁不仅仅能向儿童传递到经典科幻作品中奇特想象的美妙,更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滋润儿童心灵的渠道。在本系列的绘本中,因为创作者的精心改编,在这方面更是独具价值。
凡尔纳的作品中大都渗透了科学探究精神和许多科学知识,在这套绘本中也有明显的体现。譬如《从地球到月球》中渗透了许多关于月球的知识,如“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上的一天差不多等于地球上的30天”;《环游地球八十天》中阐释了“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而自西向东环游地球时,是迎着太阳前进的,而一直迎着太阳走,最终会赶超太阳,” 这个知识,其实体现的就是“时差”“地球自转”等科学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渗透是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体现的,而不是生硬的说教,所以也更易于儿童理解与接收。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知道凡尔纳的作品中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正确的,比如《地心游记》之中,凡尔纳的假设是地下有另一个世界,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地球之下尚未有生物存在,再如《征服者罗比尔》 中“信天翁号”是纸和其他材料制作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目前尚未有用纸制作的可以载人长途飞行的飞行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所谓的知识性的错误对儿童是无价值的。
因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任何伟大的发明与成就,无不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失败而出现的。而且科幻作品本身也并非是为了传递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基于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地去想象,享受这些奇妙的幻想,就如前文而言,对儿童而言,这些美妙的幻想可能比科学真相更加重要。同时这些幻想也有可能激发儿童对这方面知识的好奇,促使他们去阅读更多的资料,即便有一天,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这些“科学性错误”,但是阅读时的快乐,探究时的好奇与满足,于心灵成长而言不也是有益的吗?
同时,凡尔纳的作品之中也有许多人文精神的渗透,尤其是这个系列的五册绘本中,都有丰富的人文底蕴。比如在《从地球到月球》之中,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时,提到巴比凯恩作为武器制造商的沉思:“‘啊,和平多么美好。’他看着月亮,心里想到,‘现在,武器制造者没用啦!说真的,设计大炮,摧毁屋舍和堡垒,制造炮弹,击沉舰船,这些虽然是为了谋生,可你还有更好的事可以做呢。’‘可是,我确实是这一行的行家里手,’他凝视着月亮,继续想,‘要是大炮也有和平的用途该多好,我肯定能比所有人都造得好。’”,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其实充分体现了对“和平”的珍视,对战争的痛恨,这对于帮助儿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的。
再如《海底两万里》中重点保留了尼摩船长救印度采珠人的故事,一方面这是为了忠实于尼摩船长这个人物的形象,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而这在《环游地球八十天》《征服者罗比尔》中也都有体现。这种优秀的精神品质渗透在凡尔纳的作品之中,也以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形式保留在绘本之中,对阅读这些绘本的儿童而言,无疑是会在无形之中得到这些滋养的。
同时,凡尔纳的作品之中也渗透了世界各地的风俗人情以及许多地理知识,对于阅读这些绘本的儿童而言,也恰是感受这些作品趣味性的重要方面。比如《征服者罗比尔》中提到了中国的风筝,《海底两万里》中提到“斯里兰卡盛产珍珠”,《环游地球八十天》更是极为直观地呈现了世界各地的不同风貌。这些能够帮助儿童在趣味中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除此之外,在内容的选择上,这套绘本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而且我相信孩子们能从中看到更多成人看不到的趣味知识,这里不再赘述。但仅就上文所述而言,我们也足以看到“儒勒凡尔纳科学幻想绘本”对童心的滋养的妙处了罢。
二、图文巧妙搭配,细节妙趣横生
绘本是什么?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不管是何种视角,绘本本身独特的利用“图”“文”来叙事的特征都是不容忽视的。而一本优秀的绘本,既离不开优秀的故事,也离不开巧妙的图画,更需要二者之间相互限定、相互补充。因此判断一本绘本优秀与否也要考虑其图文的设计以及图文之间的关系。那么这套绘本在设计上、图文关系上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我们结合几个例子一起来看一看。
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往往会仔细观察这本书的封面,封面的设计会影响我们对这本书的观感。绘本当然更是如此,世界著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大师佩里·诺德曼曾阐释了封面之于绘本的重要性:“插画作者常常利用封面或护封上的图(这些图往往在内文里不再出现,并且概括了故事的基本特性),试图营造适当的读者期待”。而这几本绘本无疑都是契合这一点的。
像《地球到月球》的封面设计就极具巧思。首先,底色是极深的深蓝色,非常接近宇宙的颜色。封面的正中央是一颗子弹(炮弹)的形状,炮弹的顶端有月亮的一部分,而炮弹的尾端可以看到是地球的形状,炮弹的主体部分则是“从地球到月球”几个大字,其实暗示了这个故事是“发射一个从地球飞向月球的炮弹”的故事,炮弹的周边还点缀着几个小星星,更能让人联想到宇宙和天空。而且颇具趣味的是“月”字的一“撇”怀抱着颗星球,而炮弹的尾部也添着它的运行路线,循着这条运行路线又恰巧是作者的姓名介绍,仔细一看还可以看到这个运行线路是从炮台中出现的。可见这个封面基本上概括了故事的基本特性,而且颇具趣味,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为什么炮弹要从地球到月球?“从地球到月球”发生了什么?等等。
《环游地球八十天》的环衬的设计,同封面的设计一样精巧,翻开封面,我们可以看到八十张“明信片”,第一天的时候,坐火车出发,中间历经不同的国家,乘坐了各种交通工具,一直到第八十天会到伦敦,看到了大本钟。绘者在环衬上几乎呈现了福克先生八十天的旅程,描绘得极为精细,又充满趣味,直观地呈现了这八十天的旅程,也能加容易引起读者对书中故事的好奇。至于其他几册绘本的设计也是如此独具匠心,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只要仔细去看,就可以明显感受到绘者独特的创意与巧思——既把握了凡尔纳故事的结构,又将绘本设计的妙趣横生,让孩子们可以看到篇幅有限的绘本故事之外的部分。
罗兰·巴特在谈卡通和漫画是曾提到一种名为“接替”的作用:“在这里,语言......和图画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文字是整体语段的碎片,图像也样,信息在更高的层次上达成统一,那是故事的层次”,而佩里·诺德曼不但认为这个作用同样适用于绘本,还认为“最成功的图画书就是,那些明显碎片化的图画和文字‘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成统一’——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差别,是构成图画书整体意义和效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这套绘本之中,因为图画作者和文字作者是分开的,这也导致这套绘本的图片和文字的关系是极为有趣的,就笔者看来,二者之间的差异很大,但又互相补充支撑,极为和谐,使整套绘本更具趣味性,也使整个改编的故事更为完善。这里以几个例子来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于图画和文字的关系,根据佩里·诺德曼先生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方面图画可以如实地反映文字所说的内容。比如《地心游记》一开场,是这样写的“你好,我是阿克塞尔。你现在看到的可不是考古化石博物馆,而是我叔叔的办公室。......”画家也如实地在绘本中呈现了办公室的场景和阿克塞尔的形象。但是另一方面图画书可以将信息典型化,仍然以这一页为例,看到文字的时候,我们指导在正在在和我们“说话”的人事阿克塞尔,但是阿克塞尔到底长什么样子?多大年纪?有什么特征?我们是不清楚的,但是通过画家的图画,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她笔下、在这个故事之中,阿克塞尔到底是什么形象——很明显他很年轻,有着棕色的、梳得整整齐齐的头发,穿着蓝色的上衣,黑色的长裤与皮鞋。这样,“阿克塞尔”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文字中的信息就被图画典型化了。但是,同时,图画还有可能呈现很多文字没有的信息。而且就像佩里·诺德曼说的“许多图画书——不仅说明了图画向我们展现的内容多于文字能够表述的内容,还将文字和图画之间的区别作为一个重要的乐趣来源,从而达到巴特所说的‘更高层次上的统一’”,这套绘本也确实做到的了这一点。仍然以这一页为例,如图所示,绘本中的文字,基本上是以阿克塞尔的口吻,围绕着他的叔叔的工作、办公室以及他和叔叔的对话展开的。
但是图画给我们的信息远不止如此,请看左跨页的——我们可以看到,在阿克塞尔同我们讲话之时,他是从叔叔办公室的窗户探出半个身子到窗外的,而窗外又有各种景物——缓缓流淌的河流中有一些天鹅在惬意地游动,河岸那边有密集的建筑群,还有许多行人在林荫路上散步、也有人在长椅上休憩......而如果恰是成人来读这本书给孩子听,又了解过凡尔纳的原著的话,便可猜到——这里很有可能是德国汉堡的易北河畔。当然,即便儿童不见得能知道这些额外的信息,我想他们也很有可能被河对岸的景象所吸引,而这些景象恰是文字所没有的,但是从这些景象之中却可以感受到这里生活的惬意,较之历经艰难、远赴异国的冒险,足见主人公的勇气及探索精神。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本册绘本中图文之间巧妙的配合,而像这样的例子在这套书中还有很多。
再举一个例子,如在《海底两万里》之中,在描绘尼摩船长第一次招待阿龙纳克斯教授和他的随从孔塞伊以及捕鱼手内德·兰德时,文字是这样描述的“菜色很丰富,鱼、贝类、海龟脊......还有用海葵做成的甜点。”但是图画中却不只呈现了餐厅宴会的场景,还有厨房的场景、食物储备仓的场景等等。这些文字外的图画信息,让读者更加容易感受到“鹦鹉螺号”是一艘多么神奇的潜艇,也让读者更加好奇、能加迫不及待去想象图画之外的部分。
当然还有这套绘本中最能体现绘者奇思的环衬的设计——这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文字之外的信息,譬如《征服者罗比尔》的前后环衬都是“信天翁号”的飞行路线图,这幅利用世界地图绘制的飞行路线图,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信天翁号”的旅途之漫长,会让读者更加神往这样的旅程不是吗?由此可见儿童故事绘本图片素材,这套绘本在整个叙事过程中的图文设计也是非常吸引人的,除了上述提及的几处,还有很多地方正等待着读者进一步的寻找与发现,二者从某种程度来说,无疑也有益于儿童的读图能力、阅读技能的发展。
因此,综上所述,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图文设计上,这套绘本都是相当适合儿童阅读的一套优秀的科学幻想绘本。而其中蕴含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在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塑造等方面的价值,对阅读它们的儿童的成长也是有益的,也亟待着儿童去亲自感受与挖掘。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教精华[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6.142.
[2]姚颖.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小学绘本教学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18(11):88-92.
[3]佩里·诺德曼著,陈中美译.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
作
者
简
介
徐美慧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往期
精彩
1
2
3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求点赞、求转发
•end•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王菲菲
审核编辑 | 陈威然
陪你一路成长
绘本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