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26 11:12作者:佚名人气:
从小到大,我们可没少背李白的诗,从“床前明月光”背到“花间一壶酒”;从“朝发白帝彩云间”背到“海客谈瀛洲”……
从他的诗句中,不仅能领略到千年前壮观的古典场景,还能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些让李白秒变“迷弟”的文学界大咖,他们个个都有能让大家用在写作中的素材呢!
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走进李白诗句里的故事,让你的文章更上一层楼!
人物素材·谢安
入文语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其二》
诗句解析
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似晋朝的永嘉之难一般争相南奔避难。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
李白引用东晋名相谢安谈笑间大败前秦苻坚的典故,回溯他在敌军兵临城下之时的神情自若与胸有成竹。通过自比谢安,抒发了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应召之豪情壮志与深切愿景。
人物标签·山林之骨
谢安出身名门,其父为朝廷要员。少年时的谢安神态沉着,风度俊雅,思维敏捷,学习力极强,且写得一手好字,尤善行书。虽然得到不少名士的赞叹,但是他对做官可以说是毫无兴趣。年轻时,他和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人隐居会稽的东山,过上了出门渔弋、闭门吟诗的生活。在“魏晋之风”下,他们远离权力场、名利场,纵情山水而乐此不疲。直到谢安四十多岁时,他看到朝中的谢家人尽数逝去,为了挽救家族的地位,这才出山做官。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这便是成语“东山再起”的由来。
范文示例
沉默与爆发的选择,彰显的是一个人审时度势的睿智。谢安顺意时秉持山林之骨,超逸绝尘,远离名利是非;国难当前勇于承担责任,“东山再起”,在淝水之战中抵御千军万马李白图片素材,最终取得关键性胜利。李白所欣赏的谢安不仅才华横溢,风骨铮然,亦知进退张弛,纵横捭阖。
人物素材·谢灵运
入文语录: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句解析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这不是李白第一次自比谢灵运(李白诗歌中都曾尊称谢安、谢灵运、谢朓为“谢公”,此处指谢灵运),可见李白对他的欣赏与仰慕。该诗是李白在遭遇奸佞之人谗谤后,联想至与谢公的相同际遇和追求,体现了李白急欲冲破桎梏樊笼的愤懑与追求自由不羁的洒脱。在他来到谢公的故居,穿上谢公自制的鞋子后,谢公的灵魂与韵味在李白的身上悄然觉醒。
人物标签·谢公屐
李白诗句中提到的“谢公屐”,说的是谢灵运的一个“发明专利”——木制登山鞋。谢灵运是完完全全的“沉迷”山水之人。《宋书·谢灵运列传》就有记载,他到处寻山陟岭、开山挖湖,越是险峻的地方,他越是喜欢。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都流行穿木屐。作为登山涉水的爱好者,谢灵运发现传统的木屐略有弊端,比如爬山时难以保持平衡。怎么办?改良!于是谢灵运出游时携带榫头、插子和两支活动齿屐,在上山时卸掉前齿,下山时脱掉后齿,以便于走山路。后来这样的“木制登山鞋”就被称为“谢公屐”李白图片素材,作为山水田园的象征。
范文示例
前有“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后有“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才华终会发光,仅在于是否找寻到正确途径。才华彰显于对生活的体悟中,是善思的产物——谢灵运热爱登山,独树一帜,对传统木屐取精去糟,创造出实用性与智慧性兼具的谢公屐;才华升华于对艺术的追求中,是美学与文学的依托——谢灵运寄情于山水之中,笔下或长空一碧,或十里烟飞,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二者的结合,塑造了谢公的别样之才。
人物素材·谢朓
入文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句解析
先生的文章刚健洒脱,颇有建安风骨,时不时流露出谢朓诗风般的清新飘逸。我们都怀有超逸不凡的兴致,飘然欲飞,想要登上青天揽取明月。
李白此时感情受困,却用恣意奔放的笔触,以谢公自比,寄托自己在理想与现实间反复挣扎的矛盾之情。即便内心承受苦难重压,依然能够在自我的内心世界偏安一隅,以此达到不入青天、亦揽明月的人生愿景。
人物标签·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谢朓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19岁的他,未及弱冠,便可担任参军。后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因其文采,与沈约一见如故,互为知己。而后,晋升为宣城太守,实现了他“凌风翰”“恣山泉”的愿望。但他既舍不得放弃做官,又想远离现实,只得追求一种“仕隐”的境界。《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一诗中“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显现。
范文示例
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恐怕并非生与死,而是舍与得,有时候,比起“取”的力量,我们更需要“舍”的勇气。谢朓栖身“竟陵八友”,才华横溢,深受天子推崇,却苦于不知权衡入世与出世的轻重,盲目追求根本不存在的“仕隐”境界,最终陷入自我挣扎的纠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懂得取舍之道才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