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7/15 07:05作者:佚名人气:
他是全国教育系统最年轻的十九大党代表,在中外记者见面会和代表通道上传递中国青年的声音;他是全国思政工作的青年先锋,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者、宣传者,是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守者……他,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
从辅导员到学院的党委书记、十九大代表,10余年的坚守与耕耘,徐川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影响力感染着数百万青年。徐川有一个梦想:用一生的时间,做青年终身难忘的陪伴者,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春陪伴者:“48小时有求必应”
“很久没有更新了,四五个月……其实一直在,就像你们一直在,问答一直在继续。” “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上,在最新一篇文章开篇徐川这样写道,虽然文章更新得慢了,但是却一直和大家在一起。
2015年,徐川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他向所有学生承诺,所有问题,48小时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很多学生在徐川的微信公众号里留言倾诉自己的困惑烦恼,从个人情感到人际交往,从校园生活到社会万象,只要提出问题,徐川都一一回复。为了回复这些留言,徐川常常忙到深夜。
徐川说,“学生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从最初的博客到人人网,从微博到微信,徐川一直和学生在一起。他坚持问题导向,对受众的咨询和问题不回避、不逃避,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进行分类引导和因材施教,有问必答,形成了全天候的陪伴。
徐川每年回答提问超过10万条,每年辐射受众200余万人,微信公众号粉丝累计30多万。这些粉丝中,除了南航大师生,更多的是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粉丝;不仅有青年学生,还有高校教师和家长。
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徐川发现,信仰、入党、节日等是咨询的热门话题。为此,他创作了以《青年节里谈中国》《建党节里谈信仰》为代表的“节日谈”系列文章,累计阅读量逾百万。徐川开设专栏“答学生问”,新浪上线3个月百姓声音微信,阅读人数超过1000万,其中第二十篇问答专栏《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上千个微信公众号转载,该篇文章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并入选全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典型案例。
徐川希望,“我的传递能让青年一代意识到,国家大事、中国的未来对我们个人来说不是遥不可及。只有个体的信仰跟上了时代的节奏,才能走出自己辉煌的人生之路。”
宣讲践行者:接地气“说正事”
2016年五四青年节这天,徐川的《青年节里谈中国》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刷爆朋友圈。文章从几个小故事出发,用轻松幽默的行文号召广大青年涵养中国气质,宣扬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这是徐川“节日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力作,体现了徐川一贯的创作风格,“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在徐川看来,如今的思想政治工作,都不同程度存在被“标签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硬灌输,不接地气。因此,他用故事讲道理,用道理说现象,综合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发听众强烈的学习期待。
徐川说,衡量一堂党课是否合格,标准只有一个,“不是教师,而是听众”。徐川的党课不仅有段子、有故事,有知识、有价值观,还有质疑和交锋。以身边人、身边事情为例子,加上机智风趣的语言,不管在课堂、讲座,或是网络空间,徐川和他的课都吸引很多人。
2015年9月,学校回应学生呼声,请徐川专门开设传统文化公选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申请开通5秒钟百姓声音微信,名额一抢而空。如今,徐川已开始给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上专业课。
近年来,徐川围绕时代主题和思政工作形成17个宣讲主题。他先后应邀前往中央国家机关、高校等上百家单位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党史党建等方面的主题讲座,广受好评。10余年的坚守,上百场的宣讲,数十万的咨询,辐射影响数百万人。
方法推广者:把“我”变成“我们”
“春天来了,不代表一定会有开往春天的地铁;地铁来了,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同向同行。”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把“我”变成“我们”是徐川多年以来的追求和梦想,他也为凝练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持续发力。近几年来,徐川在《求是》《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文章60余篇。
徐川在学校成立了“川流不息”思政工作团队。团队分成很多小组,有人负责传统文化,有人负责思政教育,还有人负责理论研究等,“大伙儿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把党的故事讲得通俗易懂。”
经过努力,徐川和同伴们形成了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思政工作方法和思政工作模式。通过深化理论、讲透道理、组好团队、多方传导的方式,直面问题,因材施教;践行“精准滴灌”理念,创新形式,转化话语,形成“寓理于情”的表达特色,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靠个人是不可能成就事业的。”徐川介绍说,如今协同联动的“川流不息”思政工作团队已涵盖全国50余所高校,使得思政教育始终保持“顶天立地”的昂扬姿态,形成“铺天盖地”的辐射效果,在全国200余家单位示范推广。目前,该团队已出版著作7部,发行30万册。
徐川将“川流不息”团队称为“没有门槛的孵化器”。他说,不管是高校教师、职校教师还是企事业单位人员,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加入。“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把‘我’变成‘我们’,多探索一些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做更多青年和大学生的陪伴者和引路人。”